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G3000001          适用专业:学校所有专业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教学时数:32 
 培养层次:三年制高职高专    总学分数:2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由创新创业学院开设,选拔或聘用具有相关学历背景、长期相关一线工作具有实践经验及在本课程相关学识上研有专长的专、兼职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该课程为2学分,32个学时。
 本课程是积极响应我国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改革而新兴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程用就业指导促进学业指导,用就业指导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具有直接地、强有力地促进作用。引导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合理调整职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竞争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常识和技巧,把握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点和功能,以此提高大学生主动适应就业制度改革及就业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求职择业的实力,最终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
 2.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旨在为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的公共必修课程,是教育部要求列入教学计划的通识课程。本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在强化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拓深、拓宽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挖掘、自我发现的能力,是必要的专业拓展课程。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是具有支撑和延伸功能的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必要补充,是素质课程的骨干组成,是核心素养课程培养体系中重要内容。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对帮助学生认识就业形势,评估自身职业发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十分重要。对培养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性格、知识和能力等因素来制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基本的求职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课程作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不仅培养学生终身有效的职业规划能力,而且强化学生的就业素质和技能,促进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具备更好、更强、更优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性格、知识和能力等因素来制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生涯管理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职业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并使掌握就业信息搜集、制作简历、应对面试等求职能力,切实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二)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国家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生活的稳定。本课程是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顺利就业、适应社会及树立创业意识提供必要的一门指导性课程。根据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紧密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形势,积极挖掘学生自我成长、成才潜能,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
 推动大学生具备正确职业意识,在做出选择和判断时,会通过职业兴趣、性格、价值观和能力等维度来剖析自我,通过探索外部世界的方式分析,并利用适当的工具帮助决策,做到对自己负责,并进而实现对社会负责。紧密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形势和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结合高职生就业、成才的真实案例,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个性化就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
 在每篇的理论课堂教学之中,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讨论、头脑风暴、演讲、辩论、自测、设计编写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每篇的社会实践课,开展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教师密切关注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行指导帮助的个性化实践教学,切实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本课程的《生涯规划》部分在第1学期开设,16课时;《就业指导》部分对医学类在第4学期开设、对非医学类在第5学期开设,16课时。,共3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20学时,实践课时为12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使大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职业、产业和行业,了解当前我国的职业、行业和产业的发展趋势,了解我国大学生的整体就业形势,了解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和职业道德观念,锻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三大理论——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霍兰德的职业类型论、舒伯的职业发展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清晰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知识、技能、生理、心理特点对职业性格的影响,准确把握目标职业的特性;了解职业性格与职业的关系,掌握职业性格的测量,掌握职业生涯计划方法和职业发展路途设计步骤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基本构成,掌握专业知识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就业信息的收集途经、求职材料的组成,了解笔试和面试的类型和特点,掌握求职简历的制作和面试的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劳动合同法的内容,了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经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能力,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树立信心,掌握信息搜索与管理能力、生涯决策能力、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能力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表达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制作简历的能力、应对求职面试的能力等求职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就业与创业的概念和意识,培养职业素质,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理论课以“应知、应会”为原则,实践课以“懂理论、会实践”为原则。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育部确定的课程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分析重点和难点。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共32学时,2学分)由八部分组成:
 (一)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在校内理论-实训一体化课时共计32学时,涵盖2个教学模块、8个学习单元、36个知识点和18个技能考核点完成教学目标。
  
 表1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览表
  
 
  
   
    
     | 学习项目 | 学习内容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重点与难点 | 理实一体学时 | 
    
     | 单元 | 学习任务 | 实训 | 
    
     |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 第一章职业发展与就业趋势 | 第一节了解职业、产业和行业第二节职业、行业、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我国大学生的整体就业形势分析
 | 职业体验报告 | 1.知识层面:了解职业、产业和行业及其发展趋势;认识我国大学生的整体就业形势,了解国家就业方针政策。2.能力目标:熟悉探索职业世界的方法;掌握分析职业环境的方法
 3.素质目标:使学生形成对职业、行业产业的充分认识,了解职业的分类,认识职业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性,认识我国大学生的整体就业形势,正确把握就业方向。
 |   教学重点:掌握探索职业世界的方法和分析职业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性客观全面地分析职业环境。
 | 2 | 
    
     | 第二章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 | 第一节理性决策理论第二节职业选择理论
 第三节择业动机理论
 第四节职业发展理论
 第五节职业锚理论
 | 自我分析报告  | 1.知识层面: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2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运用相关理论,指导自己的职业规划。
 | 教学重点: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中重要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真正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理论指导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 4 | 
    
     | 第三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第一节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节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理论
 第三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四节职业生涯成功的原则和标准
 | 大学学业规划书  | 1.知识层面: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特点,熟悉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步骤;2 能力层面:了解生涯规划的方法,学会生涯规划的基本逻辑;
 3.素质目标: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主动自我剖析,结合自身情况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完成职业生涯目标。
 | 教学重点:了解生涯规划的方法,学会生涯规划的基本逻辑
 教学难点:拓宽学涯和职涯的视野,培养生涯探索的理念,推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
 | 4 | 
    
     | 第四章职业测量的内容及方法 | 第一节职业兴趣及测量第二节职业性格及测量
 第三节职业能力及测量
 第四节职业价值观及测量
 |   | 1.知识层面:正确理解自我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2 能力层面:掌握职业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自我探索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各种通用技能,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3.素质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 教学重点:掌握职业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自我探索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真正客观、理性地认识和挖掘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
 | 2 | 
    
     | 第五章职业化和职业素质 | 第一节认识职业化第二节大学生职业素养及要求
 第三节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 职业核心能力训练  | 1.知识层面:了解职业化的重要性;了解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了解目标职业对通用技能的要求;掌握职业能力和通用技能的训练方法。2 能力层面:掌握提升职业素养的办法。
 3.素质目标:提高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竞争力。
 |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提升职业素养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素养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能够检查自身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 4 | 
    
     |               就     业     指     导 | 第六章求职材料的准备 | 第一节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第二节简历的撰写
 第三节求职信的撰写
 | 职业信息收集  | 1.知识层面:了解如何收集和整理就业信息;掌握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格式和技巧;2 能力层面:提高就业信息的获取素养能力,掌握简历、求职信撰写方法;
 3.素质目标:学会换位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让求职简历更加完善。
 | 教学重点:1.简历和求职信的制作,尤其是简历中个人实习、实践经历的撰写教学难点:结合自身特点针对不同求职岗位撰写简历和介绍信
 | 4 | 
    
     | 第七章求职之笔试、面试技巧 | 第一节求职笔试技巧第二节认识面试
 第三节求职面试技巧
 第四节网上求职
 | 简历和模拟面试 | 1. 知识层面:掌握笔试、面试的基本形式和面试应对要点,提高线上线下面试技能;2. 能力层面:掌握不同类型的笔试、面试技巧;
 3. 素质目标:使学生树立积极进行就业探索的意识,重视求职笔试、面试的学习。
 | 教学重点:笔试和面试中需要掌握的要点和技能
 教学难点:不同类型面试中应用面试要点及技巧
 | 8 | 
    
     | 第八章就业权益与保护 | 第一节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第二节大学和就业协议书的签订
 第三节劳动合同的签订
 第四节大学生常见的求职陷阱和法律保护
 |   | 1.知识层面:了解就业中享有的合法权益和义务,理解劳动合同法的有关条款,掌握就业密切相关的法规;2.能力层面:培养法制意识,法制思维方式,掌握法制法规;
 3.素质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择业方面的权益保护,使学生熟练有效防范就业陷阱。
 | 教学重点:区分不同种类就业陷阱的表现及其防范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相关法条内容引导大学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 4 | 
    
     | 合计 |   |   |   |   |   | 32 | 
   
  
  
  
 •         核心技能点
 按照专创融合培养的教学模式,确定以下18项核心技能点(见表2)。
 表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8项核心技能点
 
  
   
    
     | 序号 | 项目 | 技能点 | 备注 | 
    
     | 1 | 项目一:就业形势分析 | 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 课程技能点 | 
    
     | 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 课程技能点 | 
    
     | 2 | 项目二:职业选择与发展 | 帕森斯的人职匹配 | 课程技能点 | 
    
     | 霍兰德的个性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匹配 | 课程技能点 | 
    
     | 舒伯职业发展阶段分析 | 课程技能点 | 
    
     | 3 | 项目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职业发展路途设计步骤 | 课程技能点 | 
    
     | 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技巧 | 课程技能点 | 
    
     | 4 | 项目四:职业测量 | 职业兴趣的测量 | 课程技能点 | 
    
     | 职业性格的测量 | 课程技能点 | 
    
     | 职业能力的测量 | 课程技能点 | 
    
     | 职业价值观的测量 | 课程技能点 | 
    
     | 5 | 项目五:职业素质 | 专业技能的训练方法 | 课程技能点 | 
    
     | 通用技能的训练方法 | 课程技能点 | 
    
     | 6 | 项目六:求职材料 | 就业信息的收集方法 | 课程技能点 | 
    
     | 简历的撰写技巧 | 课程技能点 | 
    
     | 7 | 项目七:面试、笔试 | 面试技巧 | 课程技能点 | 
    
     | 笔试技巧 | 课程技能点 | 
    
     | 8 | 项目八:就业权益 | 劳动合同签订 | 课程技能点 | 
   
  
  
  
 四、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团队
 建立课程负责人责任制,由一支熟悉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组成。课程师生比为1:15,教师职称比例:高级/中级/初级30% / 50% / 20%;担任本课程教师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达到90%以上。课程团队人员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根据课程需要通过“培养、引进、特聘”等措施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构建该课程“专兼结合”优质师资队伍。
 2.教学场地与实施要求
 (1)专业教室:理实一体化的多功能教室、多功能示教室、智慧教室、沙盘演示教室。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进行模拟演示、教学,实现开放性实践教学。
 (2)校内实训室: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生态养殖场,畅通驾校。
 (3)校外实习基地:永州电子商务产业园、永州市和广生物有限公司等。
 3.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学习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制,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可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开展师生互动,让学生边学边理解边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程实践环节主要通过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分析、人才市场考察、企业调研、聘请就业指导专家及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
 各二级学院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学科要求灵活开展就业实践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一年级主要进行就业体验,了解、体会实习基地的就业环境;
 二年级主要进行就业实践,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见习;
 三年级主要进行就业、创业,到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就业、创业。
  
 4.教学方法与手段
 (1)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活动训练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述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帮助大学生联系个人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强调通过案例教学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在讲述理论的同时,注重帮助学生进行情商修炼和素质拓展。
 (3)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需要使用相关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工具,包括职业测评、相关图书资料等;可以调动社会资源,采用与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
 (4)强化整体教学训练效果。注重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结合,保障训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课堂训练和课外指导的结合,保证就业指导的训练时间;注意团体指导与个体指导有机结合,强调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
 (5)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训练和指导。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开展教学训练的同时,要结合实际,探索新的形式和方法。
 课外环节:
 (1)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要求学生课后多阅读相关书籍、杂志,多学习、借鉴职场成功人士的经验,并认真地完成作业。
 (2)作业内容
 每个学生必须根据教学进度和要求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和个人求职简历。作业作为该学科的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
 (3)课外学习要求
 各二级学院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有创新创业学院、校团委和心理教研室举办的相关活动
 a、生涯规划演讲及设计赛;
 b、生涯规划设计大赛;
 c、面试技巧知识大奖赛。
 (二)教材与教学资源
 1.推选教材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主编:曹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湖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组编,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3)《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主编:陈卫群、戴园园,中国商业出版社      
 (4)《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主编:胡岸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教学资源
 (1)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推荐课程:《职业发展规划导论》----李家华
 (2)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推荐课程:《大学规划之目标制定》---祁金利
 (3)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推荐课程:《生涯划之职业规划书》---王欣涛
 (4)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推荐工具:职业测评、大学生涯规划报告书,学院院相关教师指导完成职业规划书的设计,开展职业规划书设计比赛等。
 (5)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推荐课程:《职业世界探索与分析解读》—王欣涛
 (6)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推荐课程:《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杜嘉
 (7)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推荐课程:《如何提升职业素质与技能》---陈宁 
 (8)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推荐课程:《求职简历写作》---金蕾莅
 (9)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推荐课程:《求职基本礼仪》----韩威   
 (10)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推荐课程:《求职决胜五步走(上)》----汪洱
 (11)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推荐课程:《求职决胜五步走(下)》----汪洱
 五、课程评价
 1.学习项目评价: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核方式分为平时考核和理论考核两大部分。
 考核内容主要为学业生涯规划书、自我认知分析报告、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业生涯规划书等。考核方式主要为大型作业、模拟演练等。
 平时成绩为40%,包括平时作业、课堂实践、课题出勤、学习态度等项目;期末成绩为60%,包括自我认知分析报告和职业生涯规划书。
 2.学习项目考核要求:
 表3  评价标准
 
  
   
    
     | 考核 时段 | 考核 形式 | 考核 项目 | 评价标准 | 项目 权重 | 
    
     | 优秀 90~100 | 良好 80~89 | 中 70~79 | 及格 60~69 | 不及格 0~59 | 
    
     | 平时 | 作业 |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 | 内容具体, 结合实际 文面整洁, 按时完成, | 内容较具体, 较结合实际 书写较认真 | 内容较不具体,不能结合实际,书写不够认真 | 内容空洞,不结合实际,作业不准时完成 | 内容空洞,书写不认真,作业没有完成 | 10% | 
    
     | 平时 | 课堂 模拟 训练 | 面试技巧 | 练习认真, 技巧运用灵活,态势较好,能熟练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 | 练习认真,能较熟练掌握各种技巧,课堂上踊跃发言。 | 练习较认真,能按时完成练习任务,效果较理想。 | 练习态度不够认真,技巧掌握不熟练。 | 练习不认真,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练习任务。 | 20% | 
    
     | 平时 | 出勤 和态 度 | 上课出勤与学习态度 | 按时出勤 态度认真 问答较完整 | 出勤较完整,态度较认真 | 有2次出勤不完整,课堂回答较认真 | 有3次出勤不完整,课堂学习不太认真, | 多次旷课, 学习态度不认真 | 10% | 
    
     | 期末 考试 | 试卷 考核 | 本学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 卷面整洁,答案正确, 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 卷面较整洁,答案较规范,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 卷面较整洁,答案有2处以上问题,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 卷面一般,答案有3处以上问题,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 卷面书写凌乱,答案不正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 60% | 
    
     | 备注 |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 | 
   
  
  
  
 六、参考资料: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主编:曹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湖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办公室   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组编,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主编:陈卫群、戴园园,中国商业出版社      
 4、《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主编:胡岸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5、《大学生就业技能实训教程》,主编:徐俊祥  黄敏  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
 6、《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主编:李竹梅,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
 7、《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体验式课程教学手册》,主编:夏伯平、朱克勇、闫咏,现代教育出版社;
 8、《大学生就业工作教师培训教程》,主编:方伟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标准制订者:杨善林、李景凝、赵凌峰
 课程标准制订时间: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