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彭沛 王振雄 陈瑞峰

3月5日上午,大学生志愿者古丽革乃·托合提在填写献血者健康登记表。
3月5日,正值学雷锋纪念日。空气中寒意未散,冷风不时拂面,但这丝毫阻挡不了爱心的传递。在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广场上,一辆移动献血车静静停靠在路边,车旁围满了热情高涨的学生,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关切与坚定。
来自护理专业的大二学生李庆辉利落地撸起袖子,露出纤细却充满力量的胳膊。当针管稳稳扎进血管,殷红的血液顺着透明的管道潺潺流入储血袋,每一滴都流淌着生的希望。李庆辉献出的这袋血,是他专门为重度地中海贫血女孩小馨馨定向输送的生命养分。
在这所校园里,像李庆辉这样的大学生志愿者共有24名,他们以青春热血汇聚成滚烫暖流,为小馨馨的生命充电续航。
病魔纠缠:地贫患儿求助
7岁的小馨馨,本应在无忧无虑的童年里奔跑、嬉戏,却被重度地中海贫血病魔紧紧纠缠。自2020年起,她父母就带着当时年仅2岁的她奔赴广州、长沙等地四处求医,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治疗之路。由于干细胞移植配型始终没有结果,为改善贫血症状、延续生命,小馨馨每个月都需要输两次血,每次400毫升。她稚嫩的小手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针眼,无声地诉说着她对生命的渴望。
近年来,受后疫情时代影响,永州市中心血站血液采集量急剧下降,血液库存长期处于紧张平衡状态。这使得小馨馨的输血之路愈发艰难。每次到了需要输血的时候,小馨馨的家人都心怀忐忑与期待,在焦灼不安中期盼着爱心人士能及时献血,好让小馨馨能顺利输血。一旦没有按照固定的周期输血,小馨馨就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甚至会危及生命。
据永州市中心血站体采部主任唐蔚透露,永州市目前每天至少需要100个人献血,才能满足临床需求,可当前献血量仅能满足70%左右。地中海贫血患者占长期用血人群的10%左右,血源调配面临不小的困境。
去年12月15日,寒风呼啸。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红色纽带”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如往常一样来到零陵区中意广场的爱心献血屋开展志愿服务。这支团队由该校青年教职工、永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唐新宇发起,于2023年3月成立,由530名学院师生组成,每周六、周日,服务队都会组织20余名志愿者在零陵、冷水滩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及服务工作。
当天下午,小馨馨在家人的陪同下,走进零陵区中意广场的爱心献血屋向志愿者求助,眼中满是怯意与期待。志愿者们看着身形瘦弱的小馨馨,心疼不已,立即把情况反馈给志愿服务队及学校团委。
获悉这一情况后,学校团委迅速组织“红色纽带”志愿团队的师生,前往小馨馨的家走访,详细了解相关情况。为帮助小馨馨解决输血难题,学校团委与永州市红十字会、市中心血站及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紧急商讨,决定向全校师生发出志愿者招募倡议,呼吁符合条件的师生伸出援手,定向为小馨馨输送生命的希望。
火速响应:24名大学生集结
“一袋热血,一份力量!”去年12月30日,一份题为《爱聚微光,点亮地贫希望——24名青年志愿者招募》的倡议书,如星星之火,在该校校内网和各个微信群迅速传播开来。倡议书中,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号召广大师生关注地贫患儿,用爱心和勇气点亮这些脆弱生命的希望曙光。
倡议书一经发出,便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大家踊跃报名,仅仅一天时间,24名符合条件的志愿者便迅速集结到位。他们的平均年龄仅19岁,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帮助小馨馨战胜病魔。
19岁的唐俊杰是该校机电一体化智能装备专业的大二学生,已投身志愿活动三四年。17岁那年,一场意外让他命悬一线,在手术室里,1600毫升的血液将他从死神手中夺回。18岁生日那天,他以无偿献血作为成人礼送给自己。得知小馨馨的遭遇,他毫不犹豫地报名:“是无偿献血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尽己所能,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回馈社会。”唐俊杰的话语质朴而坚定。
古丽革乃·托合提是该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一学生,维吾尔族,来自新疆,也是24名志愿者中的一员。她操着不太流利的普通话,真诚地说道:“在我很小的时候,达达(爸爸)就告诉我,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离家乡这么远来这里求学,一路上收获了许多善意和温暖。小馨馨的遭遇让我十分揪心,我希望自己的血能化作力量,让她快点好起来。”
热血接力:为生命续航
这24名志愿者的出现,对小馨馨而言,宛如黑暗中一道曙光,给她和家人带来了新生的希望。小馨馨的妈妈感激地说:“这些孩子是馨馨的救命恩人,是他们给了孩子活下去的底气。”
据唐蔚介绍,大学生团体定向输血帮扶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案例,在湖南省尚属首例。这一善举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支持,更传递了爱心,彰显出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感。
自献血志愿团队组建以来,目前已有6人成功向小馨馨定向献血。未来,这24名志愿者将按计划定期献血。他们的义举,不仅解决了小馨馨的输血难题,更如爱心涟漪,在校园里和社会上激起层层波澜,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关爱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行列中。
考虑到小馨馨的输血治疗可能持续多年,学校志愿服务队表示,会陆续吸纳符合条件的新生加入,他们将接过上一批学生手中的爱心接力棒,继续帮助小馨馨,开启一场永不落幕的热血接力,书写一个关于爱与担当的动人篇章。
有了哥哥姐姐们的帮助,小馨馨不再为输血发愁。她用稚嫩的小手,在感谢信上画满笑脸,并写下:“哥哥姐姐,你们的血在我的身体里唱歌。”这童真的话语,满是对哥哥姐姐们的感恩与依赖,也让这份爱与温暖愈发热烈。
短评:
是热血,是希望,更是力量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也属于青年。
这24名平均年龄19岁的大学生以一腔热血为笔,书写人间大爱。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担当的生动注脚。他们的爱心接力,不仅能为小馨馨的生命充电续航,更为社会注入了强大正能量,让我们看到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部分。正所谓青年有担当,民族就有希望。
美好的春天里,校园里的樱花树抽出嫩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一对对新叶,就像一双双青春且有力量的双手,向上托举生命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