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正值学雷锋纪念日,在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广场上,一辆移动献血车被青春的身影包围。来自护理专业的大二学生李庆辉利落地撸起袖子,露出纤细却充满力量的胳膊。当针管稳稳扎进血管,殷红的血液顺着透明的管道潺潺流入储血袋,每一滴都流淌着生的希望。
在这所校园里,像李庆辉这样的大学生志愿者共有24名,他们以定向献血的方式,为7岁重度地中海贫血患儿小馨馨搭建起“生命补给站”。这场跨越年龄的热血接力,在冷风中燃起温暖的火光。

针眼密布的手:800毫升的生存底线
小馨馨2岁时确诊重度地中海贫血,5年间随父母辗转广州、长沙多家医院,却因无法匹配造血干细胞移植,只能依赖每月两次、每次400毫升的输血维系生命。母亲翻开孩子的手掌,密密麻麻的针眼刺痛人心:“每次输血都像闯鬼门关,血库一紧张,孩子脸就白得像纸。”
近几年来,永州市日均临床用血存在调配紧张,血库存量紧张等情况,而地贫患者占长期用血人群的10%。市中心血站体采部主任唐蔚坦言:“调配血源时,既要全面统筹,也要精准调配,这对于血源的存量要求也较高。”
19岁的生命回响:从受助者到守护者
转机出现在2023年12月15日。当天,小馨馨在家人的陪同下,走进零陵区中意广场的爱心献血屋向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红色纽带”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求助,眼中满是怯意与期待。了解情况后,该校团委联合红十字会、血站发起定向献血招募,不到一天时间,24名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就集结到位。
19岁的唐俊杰是该校机电一体化智能装备专业的大二学生,已投身志愿活动三四年。17岁那年,一场意外让他命悬一线,在手术室里,1600毫升的血液将他从死神手中夺回。得知小馨馨的遭遇,他毫不犹豫地报名:“是无偿献血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尽己所能,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回馈社会。”唐俊杰的话语质朴而坚定。

哥哥姐姐的血:小馨馨的“活血库”
截至3月5日,6名志愿者已完成定向献血,剩余18人将分批次接棒。据唐蔚介绍,这种高校团体定向帮扶地贫患儿的模式,在湖南省尚属首例。血站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每人每次献400毫升,24人轮替可保障小馨馨一年24次的输血需求量。

“这些孩子是馨馨的‘活血库’。”小馨馨的妈妈李女士哽咽道。为了表达对志愿者的感激之情,小馨馨用彩笔在感谢卡上画下24颗爱心,歪扭的字迹写着:“哥哥姐姐的血会唱歌,我现在能一口气爬楼梯啦!”
青春诺言:开启一场永不落幕的爱心接力

“红色纽带”团队已启动“传帮带”计划,每年吸纳新生加入。在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樱花树下,24份献血档案被装订成册,扉页上印着雷锋语录——“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
近年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师生厚植爱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把开展志愿服务与教书育人相融合,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受教育、求真知、长才干,全力培养千千万万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黄小明说。 (通讯员:彭沛、唐新宇、郑兴)
